在二十國集團(G20)領導人大阪峰會召開前夕,印度總理莫迪與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雙邊會談。此前,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出訪印度,也與莫迪進行了重要會談。兩場會談皆有意拉攏印度,向其兜售S-400防空導彈系統替代方案。但事與愿違,印度堅持購買俄羅斯S-400防空系統,這給美印防務合作蒙上陰影。 美國“軟硬兼施”強拉攏 近來,美國政府各級官員多次釋放信號,希望印度撤銷對俄采購合同,尤其是蓬佩奧訪印前后,美國防部官員還暗示如果印度堅持購買俄羅斯武器,將會“影響”美印防務合作,甚至將考慮動用2017年通過的《以制裁反擊美國敵人法》制裁印度。 除了揮舞制裁“大棒”之外,蓬佩奧此訪再一次為印度遞上了“胡蘿卜”——美制武器裝備。據印度媒體《經濟時報》報道,美國官員向印度放風,如果放棄購買俄羅斯S-400防空系統,將會積極考慮向印度出售“愛國者”和“薩德”反導系統,以及F-35戰機等作為替代。 美國這一算盤打得十分精明,可謂“一箭雙雕”:姑且不說美制武器系統昂貴的價格和漫長的交付期限,一旦未來印度全部改用美制武器系統,不僅會嚴重打擊俄羅斯的軍貿出口,還可為后續的“美印軍事聯合”打開方便之門,將印度綁定在其“印太戰略”的戰車上。這將是美印繼簽“通信、兼容與安全協議”“后勤交換協議備忘錄”之后下一步的著力方向。 蓬佩奧所作所為相當露骨,即不斷渲染大國競爭的氣氛,不停要求印度中斷與俄羅斯等國的合作,同時加大對印度的拉攏和控制。不難發現,美國鞏固和維護 “盟友”體系的手段,一是使用政治施壓和經濟滲透對其所謂“小伙伴”施加影響,二是通過武器系統的融合與連通,達到延伸其軍事能力的目的。美國國防部6月 1日出臺的《印太戰略報告》中著重強調,要進一步擴大美國與其伙伴國家軍事上的“互操作性”。這一概念非常微妙,看似平等互利,但在美國強力主導的軍事和科技體系之下,最終誰“操作”誰可想而知。 印度“左右逢源”解兩難 面對美方的不斷施壓,印方雖有不滿但也不愿得罪美國。在蓬佩奧到訪新德里之前,印度政府通過媒體釋放出信息,或將斥資25億美元采購22架美國“海上衛士”無人機系統,希望能夠安撫美國共和黨政府背后的“大金主”——軍火商。印度國防部還透露,后續3年對美多種武器的采購意向將會高達120億美元。 與此同時,印度對待俄羅斯的態度更顯示出其大國外交政策的老道之處。印度總理莫迪在今年6月召開的“亞信”峰會上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雙邊會談。印度《經濟時報》等媒體隨即報道稱,印國防部重要官員和印度駐俄大使均表示“無意改變與俄羅斯的軍貿合作”。不僅要將價值55億美元的S-400合同進行到底,俄印下一步還會在印度合資建立新款AK自動步槍生產線,俄羅斯將一并轉讓相關技術。印度新任外長蘇杰生不久前會見蓬佩奧時,也強調了印度將會根據其國家利益來評估和決定其對外軍購意向。印度新任國防國務部長謝利帕德·納伊克甚至放話稱,對俄軍購是基于威脅判斷的主權決定。 印度此舉可謂左右逢源,在美俄之間找平衡?;謊災?,印美之間的雙邊合作什么都可以談,但新德里與莫斯科的戰略紐帶是有著悠久傳統的,如果美國政府像對待土耳其那樣,執意強迫甚至威脅動用制裁使印度放棄對俄軍購,那么未來對美許諾的上百億美元大單自然也就打水漂了。這充分表現出印度在國際政治上謀求大國平衡,外交上八面玲瓏的“生存之道”。 美印軍事“牽手”掣肘多 近年來,美國和印度在防務合作上進行積極互動,但美印之間的戰略訴求存在諸多結構性制約。未來,美印防務合作恐難實現“大步快跑”。 印度“戰略自主”使美印難以真正走近。近年來,美國一直尋求提高印度在防務合作中的作用,為此,對于印度的拉??晌較倫懔斯Ψ?。特朗普政府上臺后,頒布新的南亞政策,將印度全盤納入其“印太戰略”框架,并對印大力開展軍貿交流和技術轉讓。2018年,美國更是給予印度戰略貿易許可地位,為印度從美國獲得先進軍事裝備和武器系統開“綠燈”。但印度長期以來堅持奉行“戰略自主”,努力在大國之間保持平衡,不會追隨美國進行“選邊站隊”,更不想在防務合作中受制于美國。正如印度國內一些官員和學者所稱,“印度只會在充分權衡自身利益的前提下與美進行‘選擇性合作’”。 印度多元化軍購政策使其難以全面擁抱“美制”武器。盡管印度已經從美國采購了不少武器裝備,但據印度學者統計,印度三軍現有武器裝備系統將近70% 采購或自造于“俄系”,如果貿然對武器系統進行大量替換,勢必導致“水土不服”,在一定時期內影響印軍整體戰備水平。而且,印方明白靠對外采購是買不來國家安全和國防現代化的。也正因此,擺脫對外國軍事裝備的依賴成為莫迪政府國防政策的重要考量??鑾?,美國垂涎的是印度軍火訂單,而印度企盼的是與美國平起平坐共同研發武器,合作目標并不一致。這些都將是美印防務合作的重要阻礙。 解放軍報 作者:蔡雨瀟
責任編輯:胡光曲 |